“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首次走出北京,为何选择了宁波?

 “院士之乡”宁波又刷屏了。
11月30日,中国工程界最高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首次走出北京,来到宁波。26位两院院士齐聚东钱湖畔,谋创新、话发展。
就在一周前,两院院士增选名单揭晓,宁波实现自主培养两院院士“零的突破”,甬籍院士数量也继续领跑全国。
拥有大量院士获奖得主的光华奖为何“钟情”宁波?对本就有着厚重院士文化的实业重镇宁波来说,又将如何用好院士等顶尖智力资源,加速创新发展?
甬籍院士摘下成就奖
光华工程科技奖首次走出北京,就来到宁波,可以称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
这不仅仅因为宁波是全国“院士之乡”,并且在一周前实现自主培养两院院士“零的突破”,还因为本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得主是宁波籍院士。

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合影。图片由活动组委会提供
光华工程科技奖由中国工程院发起,1996年起评选,每两年评选一次,用以表彰在工程科学技术及工程管理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取得杰出成就的华人工程科技专家,目前是中国社会力量设立的中国工程界的最高奖项,激励了科学家们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中,最重磅的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每届最多只有一个名获奖者,此前还曾出现数次空缺。27年来,有张光斗、师昌绪、朱光亚、潘家铮、钱正英、钟南山、徐匡迪、彭士禄八位工程科技专家获此殊荣。如今,宁波籍院士朱高峰成为第九位获奖者。

活动现场向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获得者朱高峰献花致敬。图片由活动组委会提供
朱高峰是我国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祖籍宁波镇海。他曾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个晶体管60路载波系统工程,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同轴电缆4380路载波通信系统,打破了国际上对我国的通信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外,他还在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构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活动现场,围绕信息技术工业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获得者朱高峰分享了他对我国工程科技发展趋势的深刻见解。

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获得者朱高峰发表主旨报告。图片由活动组委会提供
虽然已经88岁高龄,但朱高峰依然紧密关注着前沿领域科技创新和我国产业发展动态。谈及产业创新,朱高峰表示:“要以企业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让企业来评估产品能否生产、盈利,让科研院所来提供技术指导,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链。”
作为著名的“院士之乡”,宁波籍院士数量排名全国第一。
日前,宁波大学岩石力学研究所所长杜时贵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实现宁波自主培养两院院士“零的突破”。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院长焦宗夏也当选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
截止到本月,宁波籍“两院”院士已达122人,遍布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所有15个学部。路甬祥、倪光南、包为民等知名院士均为宁波人。
“院士之乡”何以绽“光华”?
这座滨海城市何以能孕育出一批批科学家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在宁波市科协副主席施英看来,“向海而生”的地域特征和开放包容的海洋精神是宁波城市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人自古崇文重教,且浙东文化讲实用重传承的风气,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一代代科学大家的赓续相传。宁波籍‘兄弟院士’、‘师徒院士’就有好几对。”

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座谈会在宁波东钱湖举行。图片由活动组委会提供
这些年,宁波持续开展科学家精神弘扬阵地建设,做大做强“院士之乡”科学文化品牌。借助院士这张“金名片”,宁波也不断拓宽创新发展的边界,成为顶尖人才竞相涌入的福地。
本次光华工程科技奖走进宁波,产业和科研对接,也是重要一环。期间,光华工程科技奖走进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院士企业行、校园行等活动相继举行。
“企业下一步的研发推进,要更加注重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企业现阶段特别要注意实现标准化和有效数据支撑。”……30日下午,光华工程科技奖走进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活动中,院士们集体来到路宝集团考察指导,院士们以座谈会的形式,面对面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指导。

光华工程科技奖走进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路宝科技 李华 摄
“院士们时间宝贵,我们尽量让大家都能够到宁波的产业一线走走看看,帮企业家出出点子。”施英说,院士访甬不新鲜,但以如此高规格奖项的形式集中到访,而且多是学部主任级的院士,确属首次。“很希望可以借此机会让更多顶尖科学家走进宁波,了解宁波,帮助宁波更好发展。”
当下,宁波正充分发挥“院士之乡”资源优势,着力挖掘宁波科学文化禀赋,大手笔布局科技创新“栽树工程”,让煜煜生辉的院士之光引领城市发展前行。
“构建高端学术链+顶尖人才链+科技创新链+先进产业链的产教融合、协同共享新模式,加快引进高端智力为产业发展所用。”施英介绍。
东钱湖畔,宁波院士中心高朋满座。2020年10月启用以来,中心累计对接洽谈院士项目79个,共建院士科创中心13家。仅今年,中心就新增进家院士36位,促成项目17个。
让院士与宁波“双向奔赴”
“一个是工程界最高奖,无数专家以拿到光华奖为荣,一个则是全国最具‘工科气质’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两者‘结缘’对彼此既是契机,更是荣耀。”施英说,宁波希望以此为起点,持续推进院士与“院士之乡”宁波实现双向奔赴,做到相互成就。
实际上,正聚力“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宁波,正日渐成为院士们大展拳脚的一方热土。

院士们现场了解路宝科技产品创新情况 李华 摄
近日,宁波印发了《宁波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将着力培塑前沿新材料、未来智能、元宇宙、未来能源、空天科技、未来海洋、量子科技、原创新药及未来诊疗九大未来产业赛道新优势,持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九大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离不开院士等顶尖人才的推动。
“目前,包括焦宗夏院士在内的7名两院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在宁波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落地。”位于北仑梅山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何莎介绍说。
落地宁波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已汇聚360名人才。今年4月,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17名。伴随高标准实验室的陆续投用,汽车轻量化、高端模具制造、3D打印等系列顶尖科创成果从北仑辐射宁波乃至全省,创造经济效益累计超4亿元。
“我们构建了以院士、大师领衔的技术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RB单元式多向变位桥梁伸缩装置’和‘ECO改性聚氨酯铺装’等首创技术产品已成为众多‘世界之最’工程的首选。”路宝集团董事长徐斌说。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宁波累计建设院士工作站200多家,其中拿过光华工程科技奖的有近十位;过去三年,“院士到访率”这个统计宁波连续排名浙江第一。